二手集裝箱房屋:后工業時代的低碳建筑
住在本是用來運貨的集裝箱房屋里冬天會不會很冷并且很不舒適?盡管我們還從未住過集裝箱改造的集裝箱房屋,但就目前所見并非如此,這些集裝箱房屋與那些僅可擋雨的黑冷小屋不可同日而語,住在里面不會感覺自己像個流浪漢,而一旦進行一些改造,你會發現這些集裝箱房屋變得如此有魅力,大量的采光會讓空間變得無比溫暖。
一些人把一面“墻”都切開或者打開“屋頂”,然后把兩三個或者四個集裝箱組合成一個有創意的居住空間。還可以買那些已經做好保溫層的半成品箱子。
總而言之,廢舊集裝箱的改造,就是把它作為房屋基本建設單元,通過不同形式的結構組合,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,配備標準化的門窗、地板、廚衛以及給排水、電氣、照明、消防、防雷電等設施設備,并進行相應的裝修,從而成為安全舒適、人性化居住辦公場所。
前文提到的荷蘭集裝箱學生公寓,一間長12.2米,寬2.3米的集裝箱房屋內有廚房、衛生間、臥室,還有陽臺。小小的衛生間隔在中間位置,將長長的集裝箱分成了廚房起居和臥室兩大空間,所有學生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設施(包括互聯網)都一應懼全。
荷蘭的Keetwonen臨時住宅機構負責了這些集裝箱住宅的設計,而集裝箱的改裝以及安裝衛生間、廚房和互聯網設施的工作都是在中國完成的。
隨后這些改裝好的集裝箱被海運到荷蘭,再被摞成五層高的樓房,并在前部加裝了樓梯和走廊,后部安裝了陽臺,真可謂是“麻雀雖小,五臟懼全”。
Adam kalkin為建筑師 Adriance 設計的位于緬因州北部的集裝箱住宅。在一個大結構內部結合12個集裝箱作為基本結構,兩側集裝箱住宅墻壁中的地面層是敞開式廚房和客廳區域。整個空間覆蓋近四百平方米,并配有雙重高度開放式車庫門。
傍晚的Adriance集裝箱住宅,可以清楚的看到由集裝箱支撐的玻璃結構包裹著整個住宅,以及兩個鋼樓梯引導到第二層的集裝箱臥室的位置。
以集裝箱為代表的此類建筑,其本質就是工業廢物的循環利用,隨著工業設計中綠色的3R(Reduce、Recycle、Reuse)設計理念不斷深入,可供我們發揮創意的物件將越來越多,在美國等國家,將波音727、747飛機改造成住宅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。
總之,煕晟小編認為,利用廢舊二手集裝箱這類工業廢物改造成集裝箱房屋,在環保、節能、舒適度、循環經濟等方面具備創新特色,其行為和發展模式符合現代化城市低碳住宅的趨勢,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新型的建筑形式,逐步在法規上加以完善、在設計上予以規范,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少數人眼中的后工業時代風格建筑。